组态视角下退牧还草工程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机制——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例
退牧还草工程是中国牧区最重要的草地保护工程,了解工程的牧民满意度及其影响机制对优化工程管理,持续推进草地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黄河源区玛多县266户牧民的调查,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从组态视角探究了4种公共价值与5种生计资本对牧民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价值或资本不是构成牧民高或低满意度的必要条件,存在多种导致牧民高满意度和低满意度的组态路径;(2)高满意度的牧民可分为积极价值感知-高资本型、积极价值感知-低资本型。在高价值感知及高心理资本情况下,金融、物质和社会资本的高水平或低水平组合均可导致牧民的高满意度;(3)低满意度的牧民可分为消极价值感知-低资本型、消极价值感知-部分高资本型。在低价值感知及低心理资本情况下,部分资本的高水平不会改变牧民的低满意度;(4)相比生计资本,价值感知对牧民满意度的影响更大。合理、效率、公平和效益四种价值及心理资本协同发挥重要正向影响,其它生计资本的作用方向受组态关系约束;(5)加大公平价值供给是避免牧民低满意度的关键,提升工程全周期管理水平,巩固牧民心理资本和金融资本是提升牧民满意度的有效策略。
生态学报
2025年06期
立即查看 >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