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和水力复合作用是西南高山峡谷主要侵蚀机制,且部分地区砾石含较高,给生态恢复带来挑战。设计0%、20%和40%砾石含量土壤的室内模拟冻融试验,探讨砾石和冻融共同作用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分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体稳定性随冻融次数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冻融循环7次内,稳定性达峰值,15次之后趋于稳定,砾石含量越高团聚体稳定性越低(P0.05)。冻融作用下的土壤分离能力与坡度和流量呈正相关,与未冻融土壤相比增大40%—50%,但增量小于未冻融土壤;未冻融的0%砾石含量土壤分离能力均值比20%和40%砾石高1.13倍、1.42倍,而比冻融条件下高1.14倍、1.44倍。经历冻融的土壤可蚀性(K_i基于几何平均直径模型,K_r基于WEPP模型)大于未冻融,在小流量冲刷下,不同砾石含量K_i和K_r有较高相似度,二者差值均在±0.01—0.03之间,但这种相似度随流量增大而降低(差值0.21—0.49)。可见在流量较小情况下,这两种模型都可以预测冻融作用下的含砾土壤的可蚀性,而在较大流量下,它们的相关性会减弱。这些发现为西南高山峡谷区冻融带土壤侵蚀预测模型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