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 】为探明江苏典型耕地Cd污染的健康风险,了解其稻米Cd吸收的主要地球化学控制因素,科学防治耕地Cd污染。【研究方法 】系统采集江苏典型Cd污染耕地及其相关地区的水稻籽粒-土壤样品1330套,测定稻米Cd、土壤有效Cd(氯化钙提取法)、Cd、Pb、Hg、As、Cr、Cu、Zn、Sb、pH、TOC、CEC等元素含量,对所获取的土壤有效Cd与稻米Cd等环境地球化学数据进行统计归纳、元素相关性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等,确定影响稻米Cd吸收的主要环境因子,评价局地Cd污染健康风险。【研究结果 】研究区土壤有效Cd含量为0.0018~1.44 mg/kg、均量0.265 mg/kg,土壤Cd含量为0.13~30.0 mg/kg、均量2.11 mg/kg,稻米Cd含量为0.0053~2.58mg/kg、均量0.478 mg/kg。土壤有效Cd是控制稻米Cd的最主要因子,局部Cd污染已扩散到食物链与人发中。【结论 】(1)稻米Cd与土壤有效Cd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全部样本参与统计所得到的稻米Cd和土壤有效Cd的相关系数r=0.54,当土壤pH=6.5~7.5时、稻米Cd与土壤有效Cd的相关系数拥有最大值(r=0.86)。除了有效Cd外,土壤Cd、TOC、CEC、pH等也是影响稻米Cd的环境因子,稻米Cd与土壤Cd多呈显著或较显著正相关性,与土壤pH、 TOC、 CEC多呈显著或较显著负相关性,影响稻米Cd的因子排序依次为土壤有效CdCdpHTOC≈CEC;(2)相比无污染耕地,耕地污染区的Cd致癌健康风险指数CR值增长了85倍多,食用Cd超标稻米的人发样品Cd均量增加了1.09倍,土壤溶液Cd浓度明显偏高,污染耕地的稻米Cd及其健康风险评价对土壤有效Cd依赖程度更高,指示局部耕地Cd污染区存在更高健康风险;(3)土壤有效Cd同土壤Cd、pH、TOC、CEC、Se等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或复杂的拮抗作用,综合调控稻米的Cd吸收;(4)江苏耕地Cd污染总体轻微,局部的污染风险等级以轻度为主。若能从实情出发,采取合适的修复治理措施(深翻耕等)降低耕地Cd或有效Cd含量,合理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pH等,完全可以阻断耕地土壤Cd向食物链迁移、生产合格稻米,满足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