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州市泉山区永安街道煤建北村社区,提起张侠、韦长宸夫妇,居民们总会竖起大拇指。从1982年结婚至今,这对夫妻用43年光阴诠释了“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年轻时比学赶超,中年时相濡以沫,年老时携手奉献。他们以勤持家、以孝传家、以爱睦邻的故事,如同一股暖流浸润着整个社区。
1982年,同在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普查队工作的张侠与韦长宸组建了家庭。工作中,他们是默契的同事,一个心思细腻,一个沉稳干练;生活里,他们是彼此的支柱。
“那时候的设备落后,外出勘探经常遇到技术难题,我们就互相打气,回家后一起琢磨破解之道。”韦长宸回忆说,凭着这股钻劲儿,他们夫妻俩多次被评为“技术能手”“先进工作者”,家中抽屉里泛黄的奖状记录着那段奋斗的青春。
“爸妈常说,孝道是家风的第一课。”女儿韦丹的话,道出了这个家庭对新时代家庭文明风尚与家风文化的深刻践行。张侠父亲患病卧床3年间,夫妻俩每天轮流为老人按摩、擦身,还专门研究营养食谱。那时,韦丹正在读初中,他们教韦丹包饺子,送到姥爷家,把孝心融入日常点滴。
“家风传承,更多是靠耳濡目染。”张侠说,她和丈夫平时在教育女儿时,特别注重言传身教。如今,韦丹已成家立业,她定期带着孩子看望父母和祖辈,用真情传递孝老爱亲的佳话。
2018年寒冬深夜,社区的下水管道突发破裂,积水漫入居民楼。张侠夫妇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抢修,一直忙到凌晨,早已浑身湿透。
这样的暖心场景,在社区居民看来并不陌生。作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调解员,张侠的身影总是出现在社区居民最需要的地方。
“张阿姨劝架有‘绝活’,再棘手的矛盾到她这儿都能化解;韦叔修家电是一把好手,居民家里的电器有小毛病找他准没错。”社区主任刘一鸣感慨道。
在夫妻俩带动下,社区成立了银龄先锋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由5人不断壮大至20余人,累计调解邻里纠纷200余起,为孤寡老人提供帮扶500余次。
走进张侠家中,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奖牌旁摆放着一张特殊的“全家福”——除了三代同堂的亲人,还有志愿者队友和健身队的伙伴。
每天清晨,张侠夫妇会带领30多名居民在社区内随着音乐舞动柔力球。作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他们创建的“一抹彩霞健身队”已成立10年,队员中有40岁的中年人,也有80岁的老人,成了社区里最具活力的团体。
2019年全国老年人柔力球比赛二等奖、2022年江苏省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大赛一等奖……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夫妻俩免费教学3000多课时的坚持。如今,他们的教学视频通过网络传播至各地,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运动的快乐。“健康是福,我们要把这份福气传递给更多人。”韦长宸的话语朴实而真挚。
在徐州,正是这一个个善美家风故事,将家庭的温情传递,让善美家风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的不竭动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明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张侠说。本报记者 闫琦